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

考察記錄

日期:19/10/2011

時間:午膳後至放學


地點:挪亞方舟教育館


活動記錄:


救生繩─同學們要先帶上眼罩,雙手搭著前面同學的膊上或是扶著救生繩,慢慢地前進,要留心導師的指示,因為救生繩是斷斷續續的,所以要小心地前進。


大難「淋」頭─每兩個同學為一組,每次兩組同學進行,頭上有四條繩,拉下來會有不同結果。首先要穿上雨衣(因會有水降下),然後每組都為對方選擇一條繩子,讓對方拉下,會有不同的東西跌下。


倒數三十秒─這個游戲是我們看一段影片,內容是當我們的人生只有三十秒是時候,當中發生不同的突發事情,同時要犧牲我們的家人、夢想、重要的物件等才可一直生存。


活動反思:經過三個活動後,我明白到我們要珍惜身邊的所有事物和人,要捉緊生存的每分每秒。          










專題講座記錄

日期:19/10/2011

時間:第二節課堂

地點:禮堂

講座重點:探討佛教的生死觀及透過佛教故事去談佛教生死觀

講座內容:
●說明我們的煩惱很多時都是因為自己對事物一雙情願的理解,但當事實與我們的期望不同時便會產生煩惱。

●眾生之所以在六道中流轉不息是因為我們不斷起惑、造業、受報。

●佛教的輪迴觀,認為眾生在六道中生生死死,流轉不息。

●佛教認為人死後是隨重、隨習及隨意受生。

講座反思:明白人死後輪迴的去向是靠生前的行為去決定輪迴後的去向。

活動流程

      日期              活動項目
     19/10/11         專題講座:佛教的生死觀
     19/10/11        考察活動:挪亞方舟生命教育館
     25/11/11             繳交報告

研習背景

研習背景:瞭解安樂死的定義、
     討論安樂死的著名個案、
     瞭解不同國家對安樂死的看法、
     瞭解三大宗教對安樂死的觀點

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

研習目的

佛教認為,死後審判我們的不是佛祖,不是菩薩,也不是閻羅王,而是我們自己的業力來決定未來的幸福與痛苦;基督徒所相信的生命觀是「有始無終」的生命,跨越死亡門檻之後是永恆的生命。生命的意義不在長短,而在其品質從安樂死的題目的們可以了解不同人士對生死有何想法,從而反思生死尊嚴、生命的價值及信仰的探討。   

生死倫理

主題:生活中的佛教─生與死
子題:安樂死的倫理問題
班別:3C
組員名單:譚曦彤
     王金英
     羅家樂
     黃家杰
指導老師:李景熹老師